当前位置:
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三全”服务理念助力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2020-12-02 15:51
来源: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访问量:
打印

今年以来,汉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将“全面”、“全程”、“全员”的“三全”服务理念贯彻到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中,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统筹调动资源,突出精准施策,加强关爱指导。十一月底前,全市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均实现就业或进入就业见习、职业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

一是“全面”摸排建立基础数据库。市县区两级人才中心通力配合,不断完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基础数据库。除与省扶贫办数据库对接比对出1273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信息外,还通过毕业生报到、联络相关部门查找信息和上门走访等方式,摸排323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将其纳入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系统,单独建立台账,摸清每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服务需求、就业意向、求职区域、存在困难等,实行“一人一策”帮扶计划。

二是“全程”跟踪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实施动态管理,逐一记录求职进展,实施保姆式服务。对有意愿在本地就业的,每月提供至少3次精选就业岗位推荐服务和职业指导服务,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不断调整就业推送计划,直到其实现就业;对准备参加全职考试的,及时推送公考信息尤其是有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招录的招考信息,根据考试安排的时间节点回访考试情况,对考上的毕业生提供政审和调动咨询服务,对未能如期考上的毕业生推荐匹配度高的就业习见习岗位或就业岗位;对有异地求职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将其求职信息纳入全省公共招聘平台,并指导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通过人社部求职小程序,求助异地人才服务机构,最终实现异地就业。

三是对暂未找到工作的“全员”兜底安置。通过积极争取,在我市两办印发的《进一步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五条政策措施》中,进一步夯实市县两级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帮扶责任,要求县区开发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未能如期就业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至目前,全市共有74名毕业生通过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苏欣)